索引号: | 114114000058373878-sqswhgdhlyj-00000186 | 发布机构: | |
生效日期: | 2022-11-16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商丘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对市政协五届七次会议第57119号提案的答复
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我市乡村旅游业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2020年全市文旅大会出台了《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以发展全域旅游为主线,不断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市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致富的一个重要渠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我市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一)科学制定乡村旅游发展思路。一是积极推动乡村旅游顶层设计。通过深入调研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和资源条件,全面了解掌握我市乡村旅游发展优势和短板,并学习借鉴省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认真研究我市发展乡村旅游的规划思路,明确了乡村旅游发展目标、路径和措施,重点突出景区、城市、乡村、文化旅游四大重点版块,形成覆盖全面、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产品齐全的规划网络。按照“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区域联动、形成体系”的布局原则,突出中心城镇和交通干线,高起点谋划“一心聚集,一道带动、多点辐射、联动四方”的乡村旅游空间布局。二是抓特色发展。依托商丘市区位、资源、环境、产业等各方面优势,引导乡村旅游特色化竞争、差异化发展。围绕“农业与旅游融合、农村旅游化改造、农民主动参与”,深入挖掘乡村的农业资源、农耕文化、历史民俗等,打造了一系列具有特色体验感的乡村旅游产品,备受城市游客的青睐。目前,在全市打造推出一批明星乡村旅游产品,例如:夏邑龙港湾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了融合高科技农业、研学旅行、乡村民宿、乡村民俗、游乐项目、观光牧业为主导的产品体系等,辐射周边四省市场,目前已初现成效;发展了一批乡村文化特色产品,如王公庄画虎村积极对接实力文创企业,打造文旅创客基地,发展文创产业,打造商丘文创产业新亮点;另外虞城的郭土楼乡村重点村、民权的赵洪波民俗村、、睢县的土楼村、示范区升升农场已成为商丘乡村旅游发展主力军,游客人数不断增加,示范引领作用十分显著。
(二)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品牌创建。打造乡村旅游品牌,积极组织开展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生态旅游示范乡(镇)、乡村旅游特色村创建工作,培育一批乡村旅游特色村、生态示范乡镇,支持资源禀赋好、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的乡村旅游点申报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特色小镇。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1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乡村旅游A级景区8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拥有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37个、河南省休闲观光园区10个、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8个,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1个、河南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3个、国家级传统村落2个、文化产业特色村6个。进一步壮大了我市乡村旅游队伍,为我市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文旅文创融合助推乡村旅游发展。近年来,我市积极发挥旅游产业关联性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优势,做足“旅游+”文章,有效推进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了旅游业态。一是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各乡村旅游点采用高端定制模式,线上订单、线下配送,拓宽了乡村旅游产品销售渠道。二是乡村旅游+特色产品。宁陵万顷梨园、夏邑太平镇龙港湾田园综合体、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升升农场等凭借乡村旅游带来的客源市场,先后开发出一系列乡村旅游产品,吸引大量游客观光旅游,休闲采摘,解决大批农民就业问题;三是乡村旅游+文化。突出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非遗文化,抓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如积极推动民权王公庄画虎文化产业、赵洪波村等一批文化产业村科学发展,并组织非遗项目进乡村,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了乡村旅游点,留住了“大美商丘”的乡愁。
二、乡村旅游发展思路
(一)规划引领。我市发展乡村旅游要坚持规划引领,不断完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体系,并注重与相关规划衔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权威性。市文化旅游部门要求会同发展改革、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农业、林业、水利、文化等部门尽快编制出台全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推动乡村旅游有序发展。各县、区要认真做好本辖区的乡村旅游规划设计,对市级确定的示范点,要认真调研,充分论证,着力抓好规划编制工作。
(二)整体布局。各地要把乡村旅游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现代农业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整体布局,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良好条件。按照建设旅游景区的要求,对乡村旅游点进行改造,完善旅游要素,改善环境,提高整体服务水平。文化旅游主管部门帮助编排充分反映商丘风情历史文化的文艺节目,并指导制作与景区、景物相协调的乡村旅游宣传广告牌;交通部门要结合“村村通”工程,优先解决交通和道路标识;环保部门要加强对污水治理及周边环境的监督和指导;农业部门要结合农村实际,开展“一村一品”、“村有示范点、以点带面推进”;水利部门要加强水资源设施建设,保证用水设施完善;电力部门要加强电力设施的更新、改造和亮化工作;城建部门要指导做好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卫生部门要切实抓好卫生监管,确保食品安全,指导做好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清理“三堆”( 土堆、粪堆、柴堆),治理“三乱”( (污水乱泼、垃圾乱倒、柴草乱堆),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
(三)政府引导。采取政府引导、大力扶持、政策优惠、资金倾斜、精度包装、强力推介、提高档次等手段,通过环境整治、形象改造等措施,尽快将民权县北关镇、睢县匡城乡、宁陵县石桥乡、梁园区刘口乡、虞城县田庙乡、夏邑太平镇等小城镇进行特色改造,着力完善旅游配套和功能建设,提升旅游型小城镇品位,通过旅游型小城镇的建设促进当地经济、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将梁园区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和天沐湖、建设成为城市近郊生态休闲娱乐度假型、宁陵万倾梨园生态观光、睢县惠济文化大观园、龙港湾田园综合体、升升农场等建设成为乡村休闲度假型产业,将民权王公庄画虎村等打造成乡村文化景观型,培育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打造高标准的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型乡村旅游典范,使其起到推动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示范引导作用。
(四)突出特色。突出农村生活特点,挖掘民俗文化内涵,努力打造“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艺” 品牌,提升乡村旅游品位和服务水平,增强亲和性、知识性、参与性。挖掘传统民间文化遗产,对工笔虎画、剪纸、刺绣、泥塑、刻瓷、木雕、石雕等民间工艺美术品精度包装,呈现民间工艺制作过程,不断丰富民俗文化旅游产品。鼓励和支持村民以股份制形式组成专业旅游公司,实施“公司+农户”、“公司+旅游点”的模式。积极引导大集团、大公司投资开发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旅游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五)联动宣传。建立部门联合、区域联动、上下互动的宣传营销机制,加大乡村旅游的宣传营销力度。宣传、文化、广电、新闻出版、通信等部门要把乡村旅游作为重要内容,通过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络、手机等媒介,开设乡村旅游专版和专栏、增加乡村旅游专题和时段,搞好乡村旅游产品和线路的宣传。
(六)规范制度。文化旅游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全市乡村旅游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和管理办法。公安、物价、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对乡村旅游市场秩序、食品卫生、饮水安全、接待服务、经营管理、娱乐、购物等方面的标准化管理, 确保我市乡村旅游规范化、标准化运作,为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七)组织保障。各级农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文化旅游等部门要将乡村旅游人才培养纳入培训计划,本着“分级、分类、分批”的原则,积极开展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和特色旅游村的村组干部培训工作,通过远程教育、送教上门、举办培训班、结对帮扶等方式,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提高特色旅游乡村干部和旅游业主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识和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开展市场营销的水平;提高乡村旅游从业者在经营服务、食品卫生安全、接待礼仪、餐饮和客房服务、乡土文化讲解等方面的素质和技能。
(八)资金支持。市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要支持乡村旅游发展,按照“以奖代补、奖优扶强”的原则进行奖励扶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乡村旅游发展引导资金,采取直接补助、贷款贴息等办法,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吸引社会资金投入乡村旅游,各有关部门在安排使用涉农资金时,要统筹考虑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各县、区政府要根据乡村旅游发展的需要,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积极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环境保护、道路建设等问题。各级涉农、旅游、税务、工商、卫生等部门在办理证照、项目资金、行业管理等方面给予倾斜和优惠,发改、土地、建设、环保等部门在乡村旅游重点项目建设上,给予扶持。鼓励社会资金以租赁、承包、联营、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投资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兴办各种旅游开发性企业和实体。鼓励农民集资入股或集体经济组织采取“公司+农户”方式参与乡村旅游投资开发。有条件的地方要引导当地有实力的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投资开发,或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战略投资者,打造乡村旅游知名品牌,推动乡村旅游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2022年6月15日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